健康是人们永恒的追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医疗卫生事业取得很大进步,已形成疾病预防、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为一体,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较好地保障了群众身体健康和公共卫生安全,这为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奠定了一定基础。
一、人口健康信息化有利于推进“健康大庆”建设
人口健康信息化是指全员人口、疾病诊治、个人健康、医疗医保医药等信息电子化、数字化采集、管理与运用的过程。市委八届七次全会提出十三五期间加快“健康大庆”建设,广大市民对未来健康生活充满新的期盼。
一是有利于促进医药卫生事业改革创新。信息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驱动力,“健康大庆”建设涉及人口生育、医疗、医保、医药等多个方面,市级大型医院、厂矿县区医院、民营医院诊所、乡镇社区卫生机构等多个层面。不论是推进医药分开、分级诊疗,还是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提升基层医疗水平,都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来推进。当前,我国已经将人口健康信息化作为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的重要支撑。我市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有利于党委政府从计划生育、医药卫生、医疗保障多个维度,掌握综合信息,进行科学决策和监督管理;有利于全市公立、民营等各类医疗卫生机构,提高管理水平、降低运营成本、创新诊疗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和经济社会效益;有利于广大市民获得更加丰富、公平、规范的医药卫生服务资源。
二是有利于促进医疗卫生资源优化利用。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医疗机构1402所,其中三级医院8所,二级医院33所,乡镇、社区卫生中心162所。全市医院床位16000多张,医护人员25000多人,五十万元以上大型医疗设备1万多台套。三级甲等医院数量全省第二,每千人拥有床位数、医护人员数全省领先。总体上,呈现医疗卫生资源充足,分布不平衡特点。市民看病难,主要体现在“看好医生难”,大型医院人满为患,基层医院患者稀少,“有病就上大医院”的想法普遍存在。我市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实现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民营医院互联互通、共享互用,建立检测中心、影像中心,带动市县区、乡镇社区医联体建设,开展远程医疗等服务,能够推动优质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最大限度发挥高水平医护人员技术作用,改善人民群众就医感受,让更多的市民受益。
三是有利于促进提升市民健康服务水平。“小康,首先要健康”。随着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口老龄化加剧,广大市民对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已经从被动“有病求医”,向主动的“健康预防”转变。我市在比较良好的公共医疗卫生资源基础上,加快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记录市民个人历次就医问诊、体检化验(新生儿可从出生开始)的健康信息,建立“记录一生、服务一生、管理一生”的个人健康数据库。通过数据分析,为市民提供精准诊疗、精细管理的基本健康服务。依托人口健康信息化平台载体,支持鼓励我市各类社会经济组织,特别是民营医院、高科技创业者,瞄准新型健康服务这一新领域,创新医疗健康服务方式,针对不同群体提供个性化的健康服务,提升公共医疗卫生软实力,全面提高我市人口健康服务保障水平,呵护市民一生健康。
二、加快我市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主要建议
从全国来看,重庆、成都、无锡等已完成人口健康信息标准化试点测试。实现基本覆盖全国人口的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已成为十三五“健康中国”的重要支撑。针对我市的情况,我们建议:
(一)科学布局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人口健康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全市各级各类医疗网点、覆盖全体市民。建议我市实施“人口健康信息惠民工程”,从优化现有医疗卫生资源、完善健康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健康产业三个方面,市级、县区、社区(乡镇)三个层级,医院、医生、市民三个主体,搞好顶层设计,明确任务,制定措施,分步实施。构建政府为主导,健康需求为导向,医疗机构、社会企业和全体市民广泛参与的推进体系,建成人口健康信息市级一级平台、完善医院二级平台、提升社区乡镇(小型医院、门诊)三级网点,推广居民健康数据卡,构建医疗健康服务新模式,实现大平台“建”起来、好信息“转”起来、好设备“用”起来、好医生“动”起来,使广大市民获得更多优质、高效医疗健康服务。
(二)加快完善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区域人口健康信息平台是推进信息化的基础。目前,我国正在推进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大庆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一期项目已经竣工投用,市人民医院、中医院开始逐步并入网络,初步实现诊治信息共享共用。建议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地企合作,推动包括矿区医院在内的各类医疗机构并入网络,尽早建成面向市级、县区、社区乡镇三个层面、覆盖各级医疗机构、涵盖全体居民生命医疗健康信息的平台载体,实现医疗诊治和居民健康信息在市县区之间、大型医院与基层医院、公立医院与民营医院之间互联互通、共享共用,打破医院之间诊疗信息壁垒,消除健康信息“孤岛”,为政府科学决策和管理提供依据,减少重复检查、过度医疗,为市民健康提供更加便捷、精确、低费的诊疗健康服务。
(三)推动数字医院数字诊所信息化建设。加快信息化、数字化建设,与其他医院实现信息互联互通,正逐步成为各级医疗机构提高服务水平、提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从我市来看,9所市级医院信息化程度普遍较高,具有较为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化验信息等能够及时收集、储存和运用,配备必要的设备和软件,即可并入市级人口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互联互通共用。二级以下公立医院、乡镇、社区卫生中心普及了医院信息管理系统(HIS),但还存在着电子病历不能自动归档等问题;小型民营医院、个体诊所信息化、数字化程度偏低,不少处于手工记载病历阶段,造成患者电子病历不全、诊治信息记录缺失。因此,建议加快推动市级医院并网,提升二级以下公立医院、社区乡镇卫生中心信息系统功能。采取团购开发等方式,支持、引导有条件的私立医院、个体诊所开展信息化、数字化建设,尽早达到并网水平,提高管理服务水平和竞争力。
(四)加强人口健康信息数据收集与集成。数据的收集与集成是人口健康信息化的关键。我市已为183万城乡居民建立电子健康档案,为18.6万名高血压、3.8万名糖尿病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指导服务。建议加大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力度,充分利用社区、乡镇卫生中心、“健康小屋”等基层卫生机构,扩大建档范围,争取实现全人口覆盖。提高建档质量,力争各项信息完整、准确。加强宣传引导,让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电子健康档案建设,加快完善人口信息、健康档案和电子病历三大基础数据库。采取多元化投入方式,加快市民健康卡发行、推广和应用,一卡在手,记录生命健康、医疗诊治信息。针对影像信息、放射信息等海量健康信息,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存储困难等问题,加强与华为等知名企业合作,探索开发建设面向全市全省的健康大数据处理中心,打造龙江健康大数据基地。
(五)健全我市区域数字化远程医疗服务体系。我市医联体、基层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走在全省前列,组建了20个市与社区、县与乡镇医联体,社区、乡镇卫生中心基本配有B超、心电仪等设备,可进行血常规等化验。目前,市人民医院与4个县级医院、油田总医院与二级厂矿医院开展了远程医疗合作。如,万宝卫生中心患者心电检测数据可直接传给人民医院专家,进行远程诊断分析。因此,建议利用我市基层卫生机构设备、市级医院专家技术优势,由三级甲等医院领办,推进区域数字化的影像、检验、心电、病理中心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逐步建立完善面向县级、社区、乡镇医院的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加强远程会诊、远程教育、预约会诊、双向转诊等服务,有效推动高端医疗下移,节约治疗成本,让更多市民就近享受优质、高端医疗服务。
(六)开展智慧医疗健康社区建设试点。面对市民不断增长的健康新需求,开展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推动健康大庆建设,需要不断探索积累经验。因此,建议依托我市智慧社区信息化平台,选择1至2个信息化建设较好、医疗卫生功能完善的社区,开展智慧医疗健康社区试点建设。重点是:完善标准化的社区人口健康信息系统,建设社区远程医疗综合服务平台,推进每个家庭一名签约医生、每位居民一份健康档案、一张健康卡“三个一”工程;引入社会化多元投入,探索创新开发小区居民健康监测与提示指导系统(社区居民健康110警示),将医疗健康信息化延伸到家庭。对慢性病等居民,特别是独居老年人健康状况、生命信息跟踪提示等服务,力争避免独居老人突发病症、去世多日无人知晓的悲剧发生。
(七)谋划培育新型智慧健康服务产业。当前,互联网、智能设备、生命技术等广泛使用,指尖上的“健康顾问”、手腕上的“检测仪器”、口袋里的“移动医院”,展示着智能健康产业的发展前景,新型健康产业大潮涌起。杭州、重庆等城市,正在打造以智能医疗、智慧健康等为重点的新型健康产业。面对新一轮技术变革,建议我市加快培育新型医疗健康服务产业,以人口健康信息化建设、智慧医疗健康社区试点为带动,以民营医疗机构、高科技企业和科技创业者为主体,支持互联网+健康、智能医疗、智慧健康等加快发展。重点在健康云、医疗数据集成、健康大数据应用、终生健康数码、实时健康关注、个性化健康服务等领域寻求突破,为我市转型发展提供新鲜动力,推动“健康大庆”建设向更现代、更高效、更优质方向发展,惠及全体市民健康福祉,让我们的身体更健康,生活更美好。
(发言人:农工党大庆市委副主委 赵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