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议政建言 > 大会发言
关于促进我市大学生就业的建议
作者(来源):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日期:2016-07-02              访问量:22545

大学毕业生是宝贵的人才资源。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不仅影响经济健康发展,更关乎民生改善和社会稳定。2013年全国应届高校毕业生699万,创历史新高,2014年将达到727万。同时社会有效需求下降,适合高校毕业生的用人岗位减少,就业总量压力继续加大。大学生就业问题成为近些年政府、高校、企业、家庭共同关注的一个热点。

一、我市大学生就业形势

随着“两化”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城市影响力不断提升,有意向来我市发展的高校毕业生越来越多。2011~2013年,到市人事部门报到的大专以上学历毕业生分别为3484人、3956人和3984人。截至2013年底,在市人才服务局托管档案的毕业生25039人,其中6700多人办理了人事代理。近三年来,考录、招聘到机关事业单位就业的大学生1734人,人才引进优秀毕业生1669人,开发基层公益性岗位、提供就业援助安置大学生900多人,油化大企业年均接收大学生4000人左右,还有大量毕业生通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进入了非公有制单位就业。

目前,我市尚有未实现稳定就业的大学毕业生2.2万余人。“十二五”期间,中石油集团要求大庆油田员工总量每年减少约6000人,石化企业也要相应减员。虽然市委、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扩大就业、鼓励创业,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就业压力仍然很大。一是结构性矛盾突出。现有人力资源知识技能供给与市场需求匹配度不高,能够适应新兴产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不足,由此导致结构性失业在我市体现的较为明显,就业难与招工难并存。二是就业环境不够优良。我市第三产业虽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吸纳就业并未同步跟上。部分非公企业管理理念滞后,对企业文化建设重视不够,存在薪酬低、不缴纳保险、不支付加班费等现象,影响就业稳定。三是就业创业服务功能不健全。服务机构尚未形成规模,且业务单一。缺少创业孵化平台,就业见习基地作用发挥不好。四是高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衔接不够紧密。实践教学不足,部分传统专业就业难度大。五是传统观念影响较深。许多家庭不顾孩子自身条件,宁可让孩子自费走三表院校也不上职业院校学一技之长。择业要求过高,热衷国家编制内单位,且油化大企业子女对招工存在依赖,致使就业摩擦期较长。

二、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几点建议

为了更好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促进以高校毕业生为重点的青年就业”和国务院关于做好2013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建议。

1、继续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加快发展现代物流、金融、旅游会展、文化创意、中介服务、科技信息、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和现代农业,开发更多适合青年、特别是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岗位;统筹开发卫生、教育、农业、科技、民政等部门的公益性岗位,以优惠政策吸引大学生服务基层,对就业困难的应届及择业期内的毕业生实行重点推荐、优先招募;发挥政企高层协商机制作用,积极协调中直大企业将市政子女按一定比例纳入企业招工范围,使更多青年优秀人才有机会为油田发展施展才华。

2、设立创业发展资金。建议按上年地方财政收入的0.5%—1%安排创业发展资金,并从中设立大学生创业专项资金,用于场地补贴、贷款贴息、创业培训和服务机构能力建设等方面。以发展IT和创意产业为重点,鼓励创办以智力投资为主、资金要求相对较低的科技型企业,支持通过网络创业带动就业。探索建立政府与商业银行、小额贷款公司风险共担机制,缓解创业融资难。

3、建立大学生创业孵化园。我市高校在校生6万多人,数量和规模处于全国地级城市前列。建议借鉴成都、青岛、长春等地经验,建立政府主导、多方参与、市场化运作的大学生创业孵化园,为我市在校和毕业三年内的大学生提供项目开发、融资贷款、政策咨询、风险评估、跟踪扶持等全方位的创业服务,更好地发挥创业带动就业的倍增效应。

4、强化职业技能培训。调整普职教育结构,建立高中阶段合理分流的有效机制,采取义务教育同等模式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辟建符合我市产业结构特征,集实践教学、职业培训、技能鉴定、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公共实训基地。推行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双证书”制度,指导大学生选择适合的培训项目,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深化产教结合、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顶岗实习和社会实践机会。

5、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完善人才市场功能,改善工作条件,全面提供招聘、测评、培训、规划、代理、派遣等公共就业服务。整合大学生就业信息资源,建立毕业生数据库,实现教育、人事、劳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加强市场监管,对用人单位资质、招聘信息严格核查,不得发布含有限定985高校、211高校等字样的招聘信息,人才引进高校毕业生应符合国家有关就业规定,营造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

6、全面开展职业发展教育。加快推进专兼职结合的职业指导师资队伍建设,加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为毕业生提供个性化的就业指导。大力宣传新时期就业创业政策,宣传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创业先进典型,引导毕业生结合个人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合理调整就业期望值,沉下心来,从平凡岗位做起。在选择职业的过程中,把个人理想同“中国梦”紧密融合在一起,积极选择到国家重点发展的行业、领域就业,到广大城乡基层、中小企业、中西部地区等最需要人才的地方建功立业。



市政协科教文卫体委员会

2014年1月12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一站式登陆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员会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世纪大道东风路10号   邮编:163313   电话:0459-6376808
访问量:1449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