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园地 > 文史春秋
杜尔伯特蒙古族敬献哈达礼俗的由来
作者(来源):      日期:2016-06-21              访问量:26375

 

“哈达”是蒙古语“哈达格”的简称。“哈达格”是一种特制的丝绸或绢纱的长带。哈达有红、黄、蓝、白等多种颜色,在大庆地区(即杜尔伯特县和肇源县)最常见的主要有蓝色哈达和白色哈达。哈达的用途不同而长短不一,还有其等级区分,长度超过三尺以上的哈达可称为上等哈达,通常用四尺五寸。普通哈达的长度一般在三尺以里,最短的二尺左右。

迎送贵宾,敬拜神灵,节日喜庆,远行归来,婚嫁喜事,都要敬献哈达,那达慕大会上夺魁也要献哈达。蒙古人把最长达九尺丝绸哈达敬献给成吉思汗英灵前、神圣的苏力德祭坛上、圣洁的敖包顶端和神树上。

敬献哈达必须要庄重大方,晚辈向长辈敬献哈达,要恭敬地请长辈坐在上首,双手举起哈达敬献,然后跪拜行礼;同辈间敬献哈达,面对站立,互敬哈达,往返交换,躬身行礼,表示问候。

敬献哈达时双方递送哈达的折叠口必须对着对方,回递时要把折叠口掉过来,再朝着对方递过去。在祈祷中敬献哈达时,要把哈达高举过头,跪拜行礼,接受祝颂人的祝赞诵唱,然后由祝颂人接过哈达,摆放在神灵面前,敬献者必行大礼来结束。向贵宾献哈达时,事先把哈达折两下,把折叠的开口部分朝向客人,意在祝愿客人吉祥如意。客人接受主人献上的美酒和哈达时,要把哈达放在左手腕上,也把开口部分朝向主人,表示回敬与祝愿。

敬献哈达此礼节由来已久。据典籍记载,早在十二、十三世纪,蒙古人在过年过节时都相互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及酒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此白色绸布就是哈达)。关于哈达的由来,有多种说法。在呼和浩特举行的蒙古学国际学术讨论上,新疆师范大学教授舍敦扎布认为,“哈达”,最早是来源于蒙古族表示敬意时用的白布条或丝巾。

关于哈达的解释,各种辞典也莫衷一是。有的没有说明其来源,有的说来源于藏族,有的说是蒙古族和藏族通用的礼仪用品,也有的说是“哈达”在元朝时期从蒙古地区传入藏族地区的。

实际上,哈达的来源,在古代文献中早有答案,《马可波罗游记》中明确记载。13世纪时期,蒙古族在祝贺白月(正月)的礼节中,有与礼品一同献白布的礼仪,献白布应是献哈达的最早形式,这里说的白布就是哈达的雏形。藏学专家巴桑伦布在他撰写的论文《藏族哈达文化》中明确指出,哈达是元朝时期八思巴喇嘛从蒙古地区带入藏族地区的。

“哈达”这个词,在最早1240年成书的《蒙古秘史》中曾出现两次,其意为,郑重、尊贵、结实。《十善福白史》中也有同样的说法。

舍敦扎布教授经过研究得出结论,“哈达”确实是元朝国师八思巴第一次回藏区时从蒙古地区带到藏区的。到了16世纪,随着黄教在蒙古地区的广泛传播和渗透,八思巴喇嘛带入藏区的已带有几分宗教色彩的哈达重又回到蒙古地区,与蒙古地区原有的哈达融为一体,成为现在内容更加丰富的哈达。

多年以来,杜尔伯特和肇源这些传统的蒙古族聚居地虽已蒙汉杂居,但敬献哈达的习俗却流传了下来,并已经成为民族之间、宾主之间增进友谊、互敬互爱的纽带和桥梁。

 

作者:周学礼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一站式登陆
  版权所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黑龙江省大庆市委员会
地址: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世纪大道东风路10号   邮编:163313   电话:0459-6376808
访问量:14496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