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基层,怎么才能当好一名政协委员?在区、县一级人民政协任职的政协委员们,常常有这样的困惑。一方面,一些人觉得当政协委员没有“实权”,害怕自己“说了也白说”;另一方面,还有一些人对政协委员的职责作用了解不多,缺乏履职的意识和准备,工作中常常不得要领,处于被动。
在基层,人们对政协委员的认识常常有这样一种误区:有人把政协委员等同于先进模范,认为只要做好本职工作就是一名好委员;更有甚者,还有人把政协委员仅仅当作一种政治身份,或者一种政治待遇,履职缺乏主动性。这些认识都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群众对委员的期望和法律赋予的权力、责任和义务,不能积极反映百姓的呼声,依法行使职权。以至于有些政协委员一年都难以写上一篇调研报告或提案。那么,一名合格的基层政协委员,究竟该如何“炼成”?
当好基层政协委员,首先要当好“观察员”。政协委员要想建言建到关键处,议政议到点子上,具备一双善于观察的“慧眼”至关重要,必须时时刻刻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抓住苗头与倾向,掌握社情民意。常言说“础润而雨,见微而知著”。社会上的一些个案,也往往有其代表性。区县一级政协直接面对基层,委员也大多来自基层,处在服务党政工作大局的第一线,直接面对基层群众、面对具体民生工作,同基层群众挨得最近,看群众问题最清,这也是基层政协委员作为“观察员”的优势所在,理应用好这个优势,对群众有所呼、有所盼的事,做到有所应、有所为。正如杨明生委员所说,要时时关注政策落实的“梗阻处”、社会目光的“聚焦处”、先进典型的“困惑处”、管理创新的“紧要处”等,集纳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
当好基层政协委员,也要当好“调研员”。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对于观察到的社情民意,还要进一步深入基层进行调查研究,作出准确判断。相比于那些从文件和网络中“扒拉”出来的提案和建议,来自基层调研走访的提案显然更接地气,更能反映群众诉求。摄影界有句名言:如果你拍得不够好,那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政协委员议政建言同样如此:如果你的提案不够接地气,那是因为你还没能“一竿子插到底”,真真正正沉下身子深入群众进行调查研究。一个好的提案和建议不是闭门生造出来的,而是用脚走出来的,只有在基层中充分掌握第一手资料,研究深了、精了、透了,才能建有据之言、献务实之策。
当好基层政协委员,还要当好“监督员”。无论哪一级的政协委员,都有一个“民主监督”的职责,基层政协委员同样不能缺位。作为政协委员,就应当为实现造福人民群众的总目标,通过委员个体或参与政协组织开展视察、评议等活动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监督和促使政府各部门行政更符合政策要求,更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民主监督要站在大多数人的立场上,切中问题和时弊,才能找准议政建言的切入点,瞄准这些问题做文章,才会有做不完的选题和内容,做到想百姓之所想,议人民大众之所需。
总之,作为一名基层政协委员,应找准自己的角色与定位,明察秋毫当好“观察员”,明辨是非当好“调研员”,秉公仗义当好“监督员”。这样,一个合格的政协委员自然而然地就“炼成”了。
(摘自《人民日报》2016年8月17日第20版)